普利司通与巨轮智能(股票代码:002031)拟战略合作 43.6亿日元共研新一代子午线轮胎

全球轮胎产业或迎技术革新 中日制造业合作再添标杆案例

2025年5月11日,东京/广州讯 据日本《产经新闻》独家披露,全球轮胎巨头普利司通(Bridgestone Corporation)正与中国智能装备领军企业巨轮智能(股票代码:002031)展开深度接洽,双方拟投入43.6亿日元(约合3000万美元)共同开发新一代高性能子午线轮胎。业内人士分析,若合作最终落地,将重塑全球轮胎技术竞争格局,并成为中日高端制造业合作的又一典范。

合作背景:未公开的”技术互补”谈判

多方信源证实,普利司通与巨轮智能的谈判已持续近半年,目前进入技术方案细化阶段。据悉,普利司通看中巨轮智能三大核心优势:

  1. 智能模具技术:其高精度轮胎模具公差控制在0.02mm以内,居全球领先水平;

  2. 工业4.0能力:汕头数字化工厂实现轮胎模具全流程自动化生产;

  3. 中国市场渗透力:服务国内70%以上主流轮胎厂商的成熟渠道网络。

而巨轮智能则希望通过合作获取普利司通的:

  • 全球领先的胎面橡胶复合材料技术;

  • 超过20万组轮胎大数据的分析模型;

  • 新能源专用轮胎的独家设计专利。

日本经济产业省匿名官员透露,该项目已进入”中日绿色产业合作基金”的优先评审名单,有望获得额外政策支持。

技术前瞻:六大突破方向浮出水面

从泄露的合作框架文件显示,新一代轮胎将聚焦:

  1. 碳中和材料:采用35%以上植物基橡胶和再生钢帘线;

  2. 智能胎压系统:集成微型传感器实现爆胎预警提前30秒;

  3. 自修复技术:针刺损伤可自动密封直径5mm以下孔洞;

  4. 超低滚阻设计: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提升5%-8%;

  5. 模块化结构:胎面与胎体可分离更换,降低使用成本;

  6. 数字孪生验证:通过虚拟测试将开发周期缩短40%。

普利司通某研发中心员工匿名透露,部分技术原型已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展进行过闭门演示。

产业影响:或引发全球供应链重构

若合作成真,将产生三重冲击波:
1. 技术壁垒升级
米其林、固特异等竞争对手可能加速与科技公司结盟。据传米其林已紧急重启与西门子的AI轮胎项目谈判。

2. 产能布局调整
普利司通可能将部分欧洲产能转移至巨轮智能的东南亚合作工厂,以规避欧盟碳关税。

3. 标准制定权争夺
中日企业联合研发的技术路线,可能挑战现行国际轮胎标准体系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标准委员会已启动预研工作。

资本市场暗流涌动

尽管双方均未置评,但资本市场已现异动:

  • 普利司通债券CDS利差收窄12个基点;

  • 橡胶期货主力合约上涨1.8%。

高盛分析师马克·琼斯在给客户的速评中写道:”这可能是改变行业游戏规则的’灰犀牛’事件,建议增持轮胎设备板块。”

潜在挑战:技术转移与专利风险

知情人士指出,谈判僵点集中在:

  • 知识产权归属:特别是衍生技术的全球权益分配;

  • 数据安全机制:行车数据跨境传输的合规方案;

  • 政治风险对冲:如何应对可能的贸易壁垒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巨轮智能2024年新获的”一种轮胎模具激光清洗装置”等27项专利,已进入普利司通的专利交叉许可评估清单。

行业声音:期待与疑虑并存

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表示:”智能轮胎是新能源车下半场竞争的关键变量。”
但日本自动车工业会某技术委员则担忧:”过度技术共享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。”

展望:或于三季度正式签约

接近谈判的投行人士预测,最终协议可能在2025年8月前签署,届时将同步公布:

  • 广州联合创新中心的建设规划;

  • 首款合作产品——面向中国市场的EV专用轮胎开发时间表;

  • 配套的回收再利用体系方案。

(本文基于多方信源整理,最终合作细节以官方公告为准)


延伸阅读

  • 巨轮智能近三年研发投入:年均增长23.6%

  • 普利司通2030减排目标:生产环节碳强度降低50%

  • 全球子午线轮胎市场规模预测:2027年达1860亿美元